撰文:李品翰 醫師
近期適逢清明連假,李醫師在這邊提醒大家,不論是去郊外掃墓或是從事戶外活動時,一定要特別注意相關衣物防護,春夏交際是野外蚊蟲繁殖出沒的活躍期,李醫師在這邊幫大家整理了七種台灣常見蚊蟲咬傷的皮膚表徵給大家參考,希望可以幫助民眾的鑑別,不同種類的蚊蟲咬傷,處置方式略有不同,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歡迎來找
李醫師聊聊喔
撰文:李品翰 醫師
近期適逢清明連假,李醫師在這邊提醒大家,不論是去郊外掃墓或是從事戶外活動時,一定要特別注意相關衣物防護,春夏交際是野外蚊蟲繁殖出沒的活躍期,李醫師在這邊幫大家整理了七種台灣常見蚊蟲咬傷的皮膚表徵給大家參考,希望可以幫助民眾的鑑別,不同種類的蚊蟲咬傷,處置方式略有不同,如果有不清楚的地方,歡迎來找
李醫師聊聊喔
撰文:李品翰
醫師
03月14號白色情人節剛過,李醫師最近處理了一個有趣的個案,在這邊跟大家分享。M是個型男,情人節當天,親手準備了一束玫瑰花給另一伴,過程中不慎被玫瑰花刺刺到手,M帥當下自行取出不以為意,兩個禮拜後,手指持續紅腫熱痛並有膿流出,故來李醫師的診求助,經李醫師親自處理,發現原來還有部分的玫瑰刺卡在深處造成蜂窩性組織炎,經切開引流加上口服抗生素以後,M帥目前已痊癒。
李醫師在這邊提醒,當我們在進行異物取出時,要特別注意部分異物容易斷裂(例如本案的植物樹枝或是刺) ,建議尋求專業的醫師進行取出,必要時,有可能會需要進一步的清創並輔以抗生素治療。
如果看完以上文章,還有不清楚的地方或有類似問題的朋友,歡迎來找李醫師聊聊喔~
撰文:李品翰
醫師
大部分的人都聽過脂肪肝(fatty liver),但,大家有聽過脂肪胰嗎?脂肪胰(fatty pancreas),又稱「胰臟脂肪浸潤」或「胰臟脂肪變性」,是胰臟細胞中堆積過多的脂肪。這跟脂肪肝有點類似,通常與代謝症候群、肥胖、高血脂、第二型糖尿病、胰島素阻抗有關。
目前脂肪胰已經被認為可能會:
1.
增加胰臟炎風險
2.
提高胰臟癌風險
3.
加速糖尿病進展
脂肪胰的影像學檢查工具有以下:
1. 腹部超音波:最常見篩檢方式,容易發現胰臟回音過強(高回音),但不易精確分級。
2. 腹部電腦斷層(CT):可以看到胰臟密度下降,與肝臟或脾臟相比偏低密度。
3. 磁振造影 (MRI) :最敏感的影像工具,能更準確量化脂肪含量。
我們也可以透過胰臟功能的抽血檢查評估胰臟的功能,如:血糖、胰島素、胰臟酵素 (amylase、lipase)、HbA1c 等。
李醫師提醒,很遺憾地,目前並沒有特效藥物能「去除」脂肪胰,治療方向是針對代謝改善及風險控制,包含以下:
1. 體重控制:減重能有效降低胰臟脂肪含量。建議BMI控制在理想範圍(亞洲人目標 <23
kg/m²)。
2. 飲食調整:少糖、低飽和脂肪、減少精緻澱粉、多攝取蔬菜纖維、優質蛋白。地中海飲食、DASH 飲食模式較推薦。
3. 規律運動: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騎腳踏車)。
4. 控制血糖、血脂、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壓都會加重脂肪胰。有需要時,配合醫師使用藥物。
5. 定期追蹤:若有脂肪胰,建議1年定期超音波或影像追蹤,並評估胰臟功能。
附圖為李醫師近期幫民眾做腹部超音波時,發現的脂肪胰,如果大家看完以上整理,還有不清楚的地方或是想進一步檢查的朋友,歡迎來找 李醫師聊聊 喔~
撰文:李品翰醫師
夏天到了,越來越多朋友來找李醫師諮詢減重相關概念,李醫師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傳說中的減重減脂的教父級觀念 『熱量赤字』。
首先,這邊先介紹幾個大家常常聽到,但又不是很清楚,聽起來又很專業的名詞:
撰文:李品翰 醫師
市面上的減重藥品百百種,隨著醫學的進步,早期例如:羅氏鮮(Xenical)、諾美婷(Reductil)等傳統藥物,因其副作用過大或有其他使用上的安全疑慮,已經逐漸被市場下架或者是淘汰了。
近期,隨著飲食型態改變,肥胖導致的相關三高慢性病風險逐漸被民眾所重視,越來越多歐美大藥廠爭相開發新世代的產品,希望能早期介入,改善三高慢性病患者的相關風險,目前的主流產品大部分為GLP-1的相關衍伸發展,李醫師在這邊幫大家表格式整理,並逐一分析相關產品,讓大家可以更進一步窺探這個新興的領域。
1. Trulicity(易週糖)
主要成分:Dulaglutide
用途:
作用機制:
使用方式:
副作用:
2. Ozempic(胰妥讚)
主要成分:Semaglutide
用途:
作用機制:
使用方式:
副作用:
3. Saxenda(善纖達)
主要成分:Liraglutide
用途:
作用機制:
使用方式:
副作用:
4. Rybelsus(瑞倍適)
主要成分:Semaglutide
用途:
作用機制:
使用方式:
副作用:
5. Wegovy(週纖達)
主要成分:Semaglutide
用途:
作用機制:
使用方式:
副作用:
6. Mounjaro(猛健樂)
主要成分:Tirzepatide
用途:
作用機制:
使用方式:
副作用:
以上整理分享,李醫師提醒,維持健康的身材,是一輩子的事情,跟跑馬拉松一樣,過於偏激的方式,都不是好的方案,想了解自己適合什麼樣的方式嗎?歡迎來找李醫師聊聊喔~
撰文:李品翰 醫師
水痘(Varicella):為水痘帶狀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 [VZV])引起之高傳染性疾病,初期(紅疹出現前1–2天)包含輕微發燒(37.5–39℃)、疲倦、食慾不振、頭痛及肌肉或關節痠痛等症狀,之後皮膚開始出現紅疹,漸發展成紅丘疹、水泡疹、膿泡疹而後結痂,由臉、頭皮往軀幹四肢延伸,全身性皮疹逐漸快速顯現隨後變成水疱,最後留下粒狀痂皮(通常約於二至四星期內痊癒)。
曾施打過疫苗者仍可能罹患水痘,接種疫苗42天後仍感染野生株水痘稱之為「疫苗失敗的感染(Breakthrough Infection)」,其病程較短(4–6天)、水疱數約50顆以下且症狀表現溫和,此類患者的傳染力約為未曾接種疫苗患者的1/3,惟曾接種過水痘疫苗者仍有25%至30%可能出現較嚴重的水痘症狀,若水疱多於50處,則傳染力與未曾接種疫苗患者相似,罹病期間仍應與他人區隔,不宜忽視。
附圖為李醫師近期照顧的突破感染的個案,該小朋友小時候已經施打過一劑水痘疫苗,在大約10歲時,有了這次的突破感染,所幸表現並不嚴重,在李醫師的及時診斷跟照顧下已康復痊癒。
李醫師在這邊提醒:
水痘主要是經由皮膚直接接觸、飛沫或空氣傳染,接觸到得帶狀疱疹患者之水泡,也可以造成傳染。此外,也可被經由被水疱液和黏膜分泌物污染的器物間接傳染。痂皮則不具傳染性。特別是在發疹早期,根據研究顯示其家庭二次侵襲率高達85%-90%。惟一般潛伏期大約10-21天,故預防上有其難度。
目前台灣的公共衛生政策自 2004 年1 月1 日起,政府提供2003 年1 月以後出生且年滿12個月以上的幼兒免費接種一劑水痘疫苗。2003
年以後出生之國小學童未接種者,由公費提供補種。已於出生滿 12 個月以上接種第1 劑公費疫苗者,可於滿4 到6歲自費接種第2 劑。未曾接種疫苗且未得過水痘者,應接種兩劑,兩劑間隔 4 至8週。有接種禁忌者除外。未感染過水痘的人皆有感受性,二次感染的機率很小,惟自疫苗接種政策實施以來,二次感染文獻紀錄已陸續出現;好發年齡層原以3-9歲兒童占多數,近年逐漸後移至9-15歲。
出現症狀之患者可視病情立即就醫採取隔離措施,或在家自行隔離。水痘目前並非須強制隔離之法定傳染病,因此罹患水痘未能符合給予公假規定,惟為使個人能儘速康復及避免傳染給他人,仍應請病假在家休養,直到全身的水泡均完全結痂變乾為止。
民眾如出現水痘症狀請配戴口罩並穿著長袖衣儘速就醫,經醫師評估後,
給予口服或靜脈注射抗病毒藥物(Acyclovir)治療,五天後即可解除隔離限制。
以上整理分享,如果看完文章,還有不清楚的地方,歡迎來找李醫師聊聊喔~
參考資料:
1. Paryani SG, Arvin AM, Koropchak CM,
Dobkin MB, Wittek AE, Amylon MD, et al. Comparison of varicella zoster antibody
titers in patients given intravenous immune serum globulin or varicella zoster
immune globulin. J Pediatr.1984;105:200-205.
2. Red book (2012), 29th edition
3. 李秉穎等著。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感染與疫苗> 2013年2月出版:162-165
4. Smith CK,Arvin AM. Varicella in the
fetus and newborn.Semin Fetal NeonatalMed.2009Aug;14(4):209-17.doi:10.1016/j.siny.2008.11.008.Epu
b 2008 Dec 19.
外傷後的小腫塊常見於脂肪組織變厚,可能是由於脂肪硬化、纖維化或脂肪壞死造成的,通常與組織修復過程中的結締組織增生有關。治療方法主要取決於症狀的嚴重程度和影響範圍,可考慮以下方式:
※保守治療
1. 物理治療
• 熱敷(促進血液循環,軟化組織)。
• 超音波治療(深層組織加熱,幫助分解纖維化組織)。
• 深層按摩(如筋膜放鬆手法,減少結締組織黏連)。
2. 藥物治療
• 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s):減少發炎和不適感。
• 促進組織修復的藥物,如維生素E或相關防止疤痕的凝膠。
3. 壓力治療
• 使用彈力繃帶或壓力衣來減少組織增厚,特別是在術後或燒傷後的皮膚增厚。
如果以上保守治療效果不好,有時候會考慮進一步的侵入性治療,包含以下:
※介入治療
1. 局部類固醇注射
• 如(Triamcinolone)等,可抑制纖維組織增生,減少硬塊。
2.
PRP(富含血小板血漿)注射
• 透過生長因子促進組織修復,改善脂肪纖維化。
※手術治療(適用於嚴重病例)
1. 脂肪抽吸術
• 若脂肪過度增厚影響外觀或功能,可透過抽脂術去除多餘脂肪。
2. 外科切除
• 若形成明顯纖維化結節,可透過手術切除異常組織。
3. 脂肪移植
• 若因脂肪壞死導致組織變硬,可以自體脂肪移植來填補並改善質地。
除了上述醫療端的治療方法外,李醫師在這邊提醒患者相關的日常護理與預防:
• 避免過度摩擦或反覆創傷,防止進一步纖維化。
• 適當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軟化組織。
• 均衡飲食,補充維生素C、E、膠原蛋白以促進組織修復。
以上文章分享,如果看完文章後,還有不清楚的地方,歡迎來找李醫師聊聊或是有類似困擾的朋友,也歡迎來找李醫師評估喔~
撰文: 李品翰 醫師 近期適逢清明連假,李醫師在這邊提醒大家,不論是去郊外掃墓或是從事戶外活動時,一定要特別注意相關衣物防護, 春夏交際 是 野外蚊蟲繁殖出沒的活躍期 ,李醫師在這邊幫大家整理了七種台灣常見蚊蟲咬傷的 皮膚表徵 給大家參考,希望可以幫助民眾的鑑別,不同種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