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9日 星期日

外傷。慢性傷口照護。糖尿病乾性壞疽

 

撰文:李品翰 醫師

最近有我的新病人跟我反映說:李醫師原來你也有在看三高慢性病喔?怎麼不早說?這樣我就都在你這邊看就好了!

是的!沒錯喔!我行醫的初衷,就是希望能成為一個以人為本提供全方位健康管理的醫師,這也正是我創辦木子澄安診所的理念。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行醫模式並不能真正解決患者的問題

這次,就藉由這位糖尿病大姊,腳趾乾性壞疽的照護旅程,來跟大家分享,我們提供的,不僅僅是醫療。



這位大姊大約在一年多前來到我的診間,主訴為腳趾病灶已經持續一年多以上,本來心裡都有準備要跟它共存一輩子了,後來因為孝順的女兒堅持帶媽媽來找我聊聊。經評估後,我們把問題找出來,並一起解決:

-          血糖:透過藥物以及日常飲食的衛教,達到更平穩的血糖控制。

-          血循:透過藥物以及相關的運動、更換鞋襪,讓血流更充沛。

-          營養:透過補充靜脈點滴、保健品、調整日常飲食,讓身體有長肉的元素。

-          清創:透過定期回診,適度清除壞死組織,降低感染惡化的風險。

-          敷料:使用進階傷口照護敷料,提供更佳的長肉環境。

在醫師、護理師、營養師、患者本人以及家屬的共同努力照護下,大姊完全康復!大姊說如果十年前就遇到我們的話,她的另一肢腳趾頭或許就不用截肢了。



李醫師在這邊提醒大家,種一棵樹最好的時機是二十年前,第二好的時機,就是現在。或許李醫師無法幫助到過去的大家,不過,我們當下可以透過每次的問題,及時修正,調整日常作息,打造一個健康的生活方式,並避免未來再次發生,這才是最重要的。

看完以上整理,您有類似問題或是還有不清楚的地方嗎?歡迎來找李醫師聊聊~

2025年10月9日 星期四

誤吞異物。藥殼

 撰文:李品翰 醫師

近期李醫師有個大姊患者來領慢性處方時,跟李醫師表示,由於前陣子誤吞藥殼,去大醫院折騰了幾天,李醫師剛好藉這個機會跟大家分享如果不小心誤吞異物的注意事項:

1. 鋒利的異物魚刺、骨頭)等卡在食道,或是可能造成消化道損傷(磁鐵、鈕扣電池)要盡快在6小時內取出(立刻就醫,做檢查不等NPO

2. 鈍的異物銅板、食團)建議一天內取出

3. 這次分享的個案(藥殼)由於大姊本身有把藥殼邊角修圓的好習慣,所以會比較傾向鈍的異物的處理流程,因為某些原因,大姊後來是採取觀察讓其自行隨糞便排出,不幸中的大幸是最後完美排出。



李醫師在這邊提醒,誤吞任何異物都還是有其相關風險,建議還是及早尋求專業醫療院所進一步評估,如果是在高雄的朋友,未來如果有類似的問題,歡迎來木子澄安,找最專業的林醫師,用日本進口的最新醫學中心等級內視鏡檢查喔。

2025年9月12日 星期五

超音波。腹部超音波。膽囊瘜肉

 

撰文:李品翰 醫師

最近李醫師抓到一個很可愛(?)的膽囊瘜肉片子,我就藉這個圖片,跟大家聊聊聊什麼是膽囊瘜肉(Gallbladder Polyb



膽囊瘜肉是從膽囊內壁黏膜層長出的贅生物,是一種相當常見的發現,盛行率大約0.9%-12.1%。絕大多數(超過95%)的膽囊息肉是良性的,不會對健康造成威脅。

膽囊瘜肉可分為非腫瘤性(如:膽固醇瘜肉、纖維肌腺瘜肉、發炎性瘜肉)及腫瘤性(如:腺瘤、腺癌)兩大類。最常見的類型是『膽固醇性瘜肉』,這是由於膽固醇結晶沉積在膽囊壁上所形成,本質上並非真正的腫瘤,也不會癌變。通常與脂質代謝異常、肥胖、肝功能異常、B型肝炎病毒感染等有關。腫瘤性瘜肉則與年齡增長、慢性發炎、腸道菌群、氧化壓力等因素相關。

多數膽囊瘜肉無症狀,僅於健康檢查時偶然發現。部分患者可能出現右上腹不適、腹痛、消化不良等,若合併膽結石或瘜肉較大,則症狀較明顯。惡性瘜肉(如膽囊癌)則可能有體重減輕、黃疸等表現。

不同大小的瘜肉,臨床上代表的處理方式也略有差異。

小於 0.5 公分 (5 mm):

通常被認為是良性的膽固醇性息肉。醫師通常會建議定期追蹤觀察即可,例如每半年到一年做一次超音波檢查,確認它沒有長大。

介於 0.6 0.9 公分 (6-9 mm):

這個大小的息肉需要更密切的追蹤。醫師會根據息肉的形狀、數量以及患者是否有其他風險因子來決定追蹤的頻率。

大於或等於 1.0 公分 (10 mm):

當息肉長到1公分或更大時,惡性(癌變)的風險會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即使沒有症狀,醫師通常會建議進行預防性的膽囊切除手術

以上整理,希望有幫助到大家。李醫師提醒大家:膽囊瘜肉多為良性且無症狀,治療以風險分層為主,手術適應症以瘜肉大小及高危因子為依據。

如果還有不清楚的地方,歡迎來找 李醫師聊聊~

2025年8月31日 星期日

醫學新知。咖啡。飲用時機

 

撰文:李品翰 醫師

大家都知道我是咖啡重度成癮者,近期有一篇有趣的論文,發表於《歐洲心臟期刊》(European Heart Journal的研究,標題為「美國成年人飲用咖啡的時間與死亡率的關係」(Coffee drinking timing and mortality in US adults,主要結論如下:

研究目的:

研究團隊想了解,喝咖啡的時間模式是否會影響其對健康的益處,特別是與死亡風險的關聯。他們將研究對象分為三組:

不喝咖啡者

早晨型飲用者 (Morning type):主要在早上喝咖啡。

全天型飲用者 (All-day type):一天中的多個時段都會喝咖啡。

主要研究發現:

咖啡攝取量與死亡風險的關係

總死亡率:無論是「早晨型」還是「全天型」,增加咖啡攝取量都與較低的總死亡風險相關(線性趨勢 P < 0.001)。然而,「早晨型」的風險降低效果(藍線)比「全天型」(紅線)更為顯著

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同樣觀察到類似趨勢,增加咖啡攝取量與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有關(線性趨勢 P < 0.001)。「早晨型」的保護效果同樣優於「全天型」。

不同飲用量下的具體風險比較

此圖表比較了與不喝咖啡者相比,不同飲用模式和杯數下的總死亡風險(風險比 HR)。

早晨型:

每天喝 2 3 杯以上 的「早晨型」飲用者,其總死亡風險顯著降低,風險最低可減少 29% (HR = 0.71)

即使喝到 3 杯以上,風險仍顯著降低 21% (HR = 0.79)

全天型:

與不喝咖啡的人相比,「全天型」飲用者的總死亡風險沒有顯著降低。其風險比 (HR) 皆接近 1.0,且信賴區間 (CI) 均跨越 1.0,代表其關聯不具統計學意義。




可能的解釋

研究人員推測,下午或晚上喝咖啡可能會干擾人體的晝夜節律(生理時鐘)。咖啡因會影響褪黑激素等荷爾蒙的分泌,進而可能影響睡眠品質、血壓和體內發炎反應等心血管健康指標。因此,將咖啡因的攝取限制在早上,可以最大化其益處,同時避免對生理時鐘的負面影響。

結論

研究結果表明,僅在早晨喝咖啡的模式,與降低總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有最強的關聯。相較之下,整天都在喝咖啡的模式,其降低死亡風險的效果則不明顯。

這意味著,對於降低死亡風險而言,「什麼時候喝咖啡」可能與「喝多少咖啡」同樣重要。

研究結果強烈建議,將咖啡集中在早上飲用,更能有效地降低總死亡率與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

歡迎大家跟李醫師一樣,改成早上喝咖啡喔

以上整理希望有幫助到大家;如果還是有不清楚的地方歡迎來找李醫師聊聊

2025年8月24日 星期日

外傷。傷口的緊急處理

 

撰文:李品翰 醫師

近期有不少外傷患者來診所就診,我發現不少患者傷口上會殘留例如優點或是液體OK等等的外來物質,我看過最經典的就是菸草粉

事實上,這些東西對於傷口的長期預後來說都不一定有幫助,舉例來說,古早時期在醫療不發達的地方會使用菸草做急性止血避免失血過多造成生命危險,但在醫療發達的台灣,這樣的做法不但會造成傷口感染機率上升甚至會影響到傷口的血液循環,導致長期來說傷口可能會癒合不良以及疤痕的產生

我在這邊幫大家整理了萬一臨時受傷的緊急處理方式:

如有出血須立即加壓止血,可以考慮用紗布或是布類做加壓然後及早就醫;

萬一傷口很髒充滿沙子木屑等異物,可以先用清水或是自來水沖洗降低感染機率;再行就醫,請記住『越早沖洗傷口越可以降低感染機率』。

最重要的是:儘可能避免使用來路不明的藥水或是偏方




以上整理希望有幫助到大家;如果還是有不清楚的地方歡迎來找李醫師聊聊

2025年7月30日 星期三

外傷。旅遊醫學。水母螫傷

撰文:李品翰 醫師

暑假的尾聲,大家有沒有去海邊玩水呢?
台灣的沿海水域,其實危機四伏喔~
今天我們來談談水母螫傷~
水母(jellyfish)是海洋中的大型浮游生物,全世界大約有250種。
牠們的壽命大多只有幾個星期,但也有能活到1年的種類,有些深海的水母可活得更長些。
水母是一種低等動物,直徑10~100釐米,可生活在所有水域中,不過大多數棲息在溫暖的淺水海域。
 
台灣沿海的水母種類繁多,
有舞鞭水母(Mastigias sp.)、藍水母(Agalmopsis sp.)、及俗稱葡萄牙戰艦(Portuguese man-of-war)的僧帽水母、俗稱海黃蜂(Sea wasp) 的箱形水母(Carybdea sp.)、俗稱海蕁麻(Sea blubber)的髮水母(Cyania sp.)、以及俗 稱紫水母(Mauve blubber)的遠洋水母(Pelagia sp.)。
毒性高常引起螫傷的種類約有十多種,其中以澳洲產的鐘形水母最毒,死亡者通常在被刺後15分鐘內致死,澳洲至今已有60多人因此而死亡。
 
近年來已有抗毒血清發明生產,降低中毒死亡率。水母的毒素一般是具有神經、心臟與溶血毒性的蛋白質和胜肽類,在室溫下很不安定,毒素量少,組成又太複雜,因此毒素的分離與鑑定較為困難。

一般最常見的症狀有:

1. 螫傷部位會刺痛、產生劇痛感發癢

2. 接著出現一條條紅線狀的蕁麻疹,表皮也會有破皮的現象

3. 症狀會在24小時內逐漸加劇,形成水泡,甚至化膿

4. 此外,還可能發燒,虛弱,眩暈,噁心,肌肉痙攣,關節疼痛…等等

5. 若更嚴重,會出現呼吸困難,心跳速度改變,血壓降低,肺部水腫,昏迷,甚至死亡


一般常見處理原則:

1. 維持生命跡象

2. 檢查傷口,並用海水浸泡

3. 不要搓揉受傷部位,因為這可能使刺絲胞更深入皮膚中,或刺激殘存觸手上未發射之刺絲胞發射

4. 用刀柄或湯匙柄把殘留的觸手平行刮掉,同時可以灑些沙子,較易刮除

5. 立刻求助專業旅遊醫學/急診專科醫師進行後續醫療

 


如果有類似問題,又剛好在高雄的朋友,歡迎來找李醫師聊聊 喔~

參考資料:

台北榮總毒物科諮詢網站

林杰樑/林口長庚醫院臨床毒物科主任--潛水戲浪 慎防水母毒螫http://www.youth.com.tw/una/Nursing/N94.08.23-b.htm。

2025年7月23日 星期三

外傷。旅遊醫學。海洋弧菌

撰文:李品翰 醫師

夏天到了,又到了玩水的季節,
熱愛戲水的大家或多或少都有在戲水中受傷的經驗,
小心【小傷口會造成致命性的風險喔】!
大家有聽過壞死性筋膜炎嗎?!
壞死性筋膜炎的發生率為每十萬人口介於0.4至1.9人,好發於癌症、糖尿病、洗腎、肝硬化、或有免疫疾病的民眾。
 
最常導致感染的細菌分別為:

  • 海水中的海洋弧菌(Vibrio vulnificus,亦稱創傷弧菌)、
  • 淡水中的親水單孢菌(Aeromonas hydrophilia)、
  • 以及具傳染性的A型鏈球菌(Streptococcus pyogenes,類屬group A鏈球菌)。

 
今天就來談談惡名昭彰的海洋弧菌(Vibrio vulnificus)
 
常見的感染途徑有兩種:
1.     吃到含海洋弧菌的食物,例如:生蠔、蝦、蟹、蚌類等海類及生魚片。
2.     皮膚直接感染,例如:潛水時礁石割傷;泡在海中或觸摸海產時,海洋弧菌從傷口處入侵而感染。
 
常見的症狀有:
1.     經由皮膚傷口感染者,潛伏期約為12小時,感染處會出現水泡和皮膚紅腫、潰爛。
2.     經由腸胃系統感染者,潛伏期大約是12小時~4天,就會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典型症狀。
 
常見的治療方式有:
抗生素是治療的第一選擇,不過若是海洋弧菌引發了壞死性筋膜炎敗血病(Sepsis),通常需要透過清除壞死組織來避免病菌蔓延至其他部位。此外,根據感染的嚴重程度,患者可能需要進行數次清創手術,甚至截肢才能完全免除海洋弧菌的威脅。
 
由於感染海洋弧菌(Vibrio vulnificus)的致死率高達60%以上,比起接受治療,避免遭受感染才能更加有效避免生命受到威脅,以下提供5種可以避免感染海洋弧菌感染的方法:

  1. 有傷口不要下水:

海水中的細菌多不可數;讓傷口泡在海水中,就算沒有遭受海洋弧菌感染,也可能被其他細菌入侵,使得傷口感染,拖延復原速度,甚至引發其他併發症。如果是因為工作的關係不得不接觸海水,請使用防水貼布保護好傷口,降低感染機會。
2. 避免食用生食:如果您本身是病菌入侵的高危險群,那麼會建議選擇熟食代替生食,因為海洋弧菌在無法在高溫烹煮下生存;若一定要吃生食,請慎選餐廳,因為擁有食材新鮮的店家,可以降低您感染病菌或是寄生蟲的機率。
3. 維持良好的健康狀況: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有助於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如果有慢性病的病友(例如:糖尿病、高血壓…等)請定期回診,按醫囑服藥,達到良好控制的目標,可以降低併發症的產生。
4. 戴手套處理海鮮:許多人在料理海鮮時,一不小心就會被蝦子刺傷或是魚鱗割傷,使得細菌有機會從傷口入侵,如果事先戴上手套,便能避免產生這些細小的傷口。
5. 妥善處理傷口:如果您被海中生物刺傷或是傷口有接觸過海水,請仔細的清理傷口並包紮,並留意傷口是否有感染擴散或是感到發燒、想吐等症狀,並於旅程結束,盡速尋求專業的傷口照護醫療院所,由專業醫師進一步的傷口評估,視情況安排進一步的醫療處置。

 


以上文章整理分享,如果對於傷口照護有不清楚的地方,歡迎來找李醫師聊聊
 
參考資料:

  1. Tintinalli's emergency medicine 9th
  2. 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3. Uptodate: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vibrio-vulnificus-infections

外傷。慢性傷口照護。糖尿病乾性壞疽

  撰文: 李品翰 醫師 最近有我的新病人跟我反映說:李醫師原來你也有在看 三高慢性病 喔?怎麼不早說?這樣我就都在你這邊看就好了! 是的!沒錯喔!我行醫的初衷,就是希望能成為一個 以人為本 , 提供全方位健康管理的醫師 ,這也正是我創辦 木子澄安診所 的理念。 頭痛醫頭...